瑪雅文明遺址的壯麗景象常常引發(fā)后人的幽古之思,人們在撫今追昔時,不免產生疑問:瑪雅文明是如何走向崩潰的?為什么有些社會得以繁榮延續(xù),有些社會卻走向衰亡,最終湮沒在歷史長河中?
為了回答這個問題,《槍炮、病菌與鋼鐵》作者賈雷德·戴蒙德延續(xù)其思考框架,聚焦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與人類文明的關系。在新版的《崩潰: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》這本書中,戴蒙德指出,文明社會面臨著相似的危機——在污染、瘟疫、戰(zhàn)爭、饑荒的背后,千瘡百孔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是社會走向敗亡的大前奏,而不同社會應對環(huán)境問題的選擇決定了它們迥異的結局。
戴蒙德認為,瑪雅文明可與其他古代人類社會做對照。那些人類社會的規(guī)模比瑪雅小得多,且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脆弱,又位于孤絕之地,而且在文明和技術領域均落后于同時代的其他社會?,斞派鐣t與之截然不同,在前哥倫布時期的美洲,它不但是最發(fā)達的社會之一,也是唯一留下大量文字的社會,更位于新大陸文明兩大心臟地帶之一。以全世界的標準來看,瑪雅文明的環(huán)境并不算特別脆弱,至少比古代的復活節(jié)島、阿納薩齊印第安人居住的美國西南部、格陵蘭島或現(xiàn)代的澳大利亞要好。
戴蒙德寫道,瑪雅文明的崩潰告訴我們,切莫以為只有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脆弱的小型邊緣社會才有崩潰的危機,瑪雅的覆亡警告我們:即使是最先進、最有創(chuàng)造力的社會也有可能滅亡。
下文經出版社授權,摘編自《崩潰: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》,作者:[美]賈雷德·戴蒙德,譯者:廖月娟,中信出版集團2022年1月。
新大陸最有創(chuàng)造力的社會
是如何走向崩潰的?
至今已有數(shù)百萬名現(xiàn)代游客造訪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和鄰近的中美洲地區(qū),為的就是一睹1000多年前成為絕響的古瑪雅文明。人們往往對神秘且傳奇之地充滿向往,瑪雅便是這樣一個地方,而且對美國人來說,它近在咫尺,就在家門口,幾乎和阿納薩齊遺址一樣近。要造訪瑪雅古城,你只需從美國搭乘直飛墨西哥梅里達的航班,出了機場,租輛車或搭乘小型巴士,在高速公路上奔馳,一個鐘頭左右就到了。
直到今天,很多瑪雅遺址,連同其宏偉的神廟和石碑,仍為密林所掩蓋,遠離人煙。然而,在歐洲人來到之前,這里曾經誕生新大陸最燦爛的文明。在所有神秘的古文明中,只有瑪雅文明留下大量的文字,而且很多已經被破譯出來。今日,在這片蠻荒之地上,連農民都寥寥無幾,古代的瑪雅人又是如何建立起那么復雜的都市的?古瑪雅城市的魅力不只在于神秘、壯麗,還在于它位于人跡罕至的叢林,因而成為“純粹的”考古學遺址—原貌大抵都在,不像很多古城早已湮沒于后世的建筑中。例如,阿茲特克帝國的首都特諾奇蒂特蘭便已被埋在現(xiàn)代墨西哥城之下,類似的還有羅馬。
瑪雅文明遺址。
古瑪雅城市在叢林中不知沉睡了多少個世紀,不為世人所知,直到1839年,美國人約翰·斯蒂芬斯和英國人弗雷德里克·卡瑟伍德聯(lián)手探察,才發(fā)現(xiàn)了這個廢墟。斯蒂芬斯本來是個富有的律師,后來放棄本行,在各國漫游,而卡瑟伍德是個精于素描和繪圖的藝術家。他們早就聽說中美洲叢林中有神秘的廢墟,斯蒂芬斯成功說服馬丁·范布倫總統(tǒng)任命他做美國駐中美洲聯(lián)邦的領事。其實所謂的中美洲聯(lián)盟早已在1838年解體,其涵蓋的范圍從現(xiàn)代的危地馬拉到尼加拉瓜。于是,斯蒂芬斯便在此頭銜的掩護下進行考古探險。斯蒂芬斯和卡瑟伍德兩人一共走訪了44個瑪雅古城,發(fā)現(xiàn)城里的建筑和藝術精美得讓人嘆為觀止。他們意識到,這絕非野蠻人的作品,而是代表著一個已經消逝的高度發(fā)展的文明。他們也看出有些石碑上的銘文可能是文字,并且猜測這些文字和歷史事件有關,當中有些還是人名。斯蒂芬斯回到紐約后,將這次探險考察的記錄寫成兩本書,并加上卡瑟伍德的插圖,兩本書都暢銷一時。
瑪雅的浪漫、迷人從斯蒂芬斯在書中的描述可見一斑:“這古城湮沒于叢林中,卻不見城民的后代在這里徘徊,也看不到任何代代相傳的文化傳統(tǒng)。這座廢城有如大海中的一艘破船,船桅已經不見了,船名無法辨識,船員也遭滅頂,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們這艘船的故事:它于何時啟程,是何人的船,在海上漂流了多久,遭遇了什么不測……建筑、雕刻和繪畫,所有將人生變得華美的藝術都曾在這濃密的叢林中大放光彩;辯士、戰(zhàn)士、政客、美人,多少風流人士曾誕生于此,但如今都已逝去,所有的野心與榮耀也都化為塵土。現(xiàn)在,沒有人知道這里的故事,更沒有人能述說這個傳奇……這是一個文明、文雅又特別的族群遺留的廢墟。他們經歷了興衰,在登峰造極之后,從歷史的舞臺退下……我們步入蒼苔漫漶的神廟和傾圮的祭壇,發(fā)現(xiàn)處處呈現(xiàn)高超的品味和藝術技巧……墻上刻了許多奇異的人物,栩栩如生,以憂愁的眼神凝視著我們。我們想象他們身穿絢麗的衣裝,插著羽飾,在宮殿和神廟前拾級而上……眼前的奇觀,這個消失在叢林中的偉大而美麗的城市,讓我深深震懾。世界史上,沒有一處比得上這里……我們甚至不知怎么稱呼這個在密林深處的廢墟?!苯裉斓浆斞艔U墟觀覽的旅客也有同樣的感受,這也是為何這個文明的隕落如此令人著迷。
瑪雅文明提供了幾個絕佳的視角,讓我們得以窺視史前人類社會的崩潰。首先,瑪雅文明有文字流傳下來,雖然不夠完整,解讀起來也困難重重,但還是可用來重建瑪雅歷史,且依此重建出來的瑪雅歷史要詳盡得多。這是復活節(jié)島文明以及用樹輪定年、用林鼠貝冢研究重建歷史的阿納薩齊文明所不能比的。如果瑪雅人只是沒有文字的狩獵—采集社群,以簡陋的棚屋作為棲身之處,考古學家可以研究的東西將乏善可陳。但瑪雅人留下了瑰麗的藝術和宏偉的建筑,考古學家就可大展身手。其次,最近氣候學家和古生態(tài)學家從古代氣候和環(huán)境變化數(shù)據(jù)著手,找出瑪雅文明崩潰的原因。最后,目前中美洲還有瑪雅人住在祖先留下來的家園,說著瑪雅的語言。盡管瑪雅古城已成廢墟,但古瑪雅文化還有不少流傳至今。最早來到中美洲的歐洲人對當時的瑪雅社會有不少記錄,這對我們了解古瑪雅社會也有很大的幫助。
歐洲人最早和瑪雅社會接觸是在1502年,也就是哥倫布發(fā)現(xiàn)新大陸的10年后。哥倫布在他的第四次(也是最后一次)勘察航行中,截獲了一艘用于貿易的獨木舟,很可能就是瑪雅人的。1527年,西班牙人開始征服瑪雅,但直到1697年才降服它最后一個城邦。因此,西班牙人有幾近兩個世紀的時間可以近觀獨立的瑪雅社會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西班牙主教迪亞哥·德·蘭達在1549—1578年進駐尤卡坦半島傳教,為了消滅“異教”,大肆搜刮瑪雅人的古籍抄本,并將之付于一炬。這真是瑪雅文化史上最大的災厄,只有4卷幸免于難。不過,此人也將瑪雅社會的一切詳盡記載下來,并找來通曉瑪雅文字的人為他粗解瑪雅象形文字。由于有這個線索,近4個世紀之后,瑪雅文字才得以破譯。
賈雷德·戴蒙德(Jared Diamond),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(yī)學院生理學教授,美國藝術與科學院、國家科學院院士,是當代少數(shù)幾位探究人類社會與文明的思想家之一。戴蒙德的研究使他獲獎無數(shù),包括美國國家科學獎、美國地理學會伯爾獎、泰勒環(huán)境貢獻獎、日本國際環(huán)境和諧獎等。他的代表作包括《槍炮、病菌與鋼鐵》、《第三種黑猩猩》、《崩潰》、《昨日之前的世界》、《劇變》、《為什么有的國家富裕,有的國家貧窮》等。
瑪雅文明的歷史
現(xiàn)在我們來簡單回顧瑪雅的歷史。
瑪雅文化屬于古代中美洲文化的一部分。瑪雅和其他中美洲社會有很多共通之處,不只是擁有東西的相同,缺乏的東西也相同。
瑪雅文明的許多要素,是從古代中美洲其他地區(qū)傳入的。古代中美洲的農業(yè)、城市和書寫系統(tǒng)都源于西部或西南部的河谷和海岸低地。玉米、豆類和南瓜也是在那里被馴化。兩種相輔相成的歷法——一年365日的太陽歷和一年260日的神歷,也源于瑪雅以外的地區(qū)。古代中美洲文化沒有金屬工具、沒有滑輪等機械,也沒有輪子(有些地區(qū)把輪子當成玩具而非工具)。他們的船沒有風帆,沒有可以運貨或拉犁的家畜。所有瑪雅的神廟,也都是使用石器或木質工具,以人力打造出來的。
在瑪雅地區(qū),村落和陶器的出現(xiàn)時間約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或更晚,堅實的房屋出現(xiàn)在公元前500年,書寫系統(tǒng)出現(xiàn)在公元前400年。古瑪雅文字可見于石頭或陶器上雕刻的銘文,總計約有15000處,記錄的盡是國王、貴族和他們的豐功偉業(yè)未有只字關于平民。
瑪雅文明石雕。
瑪雅文明所謂的古典時期,約從公元250年左右開始,最初的國王登基,出現(xiàn)第一個朝代。研究瑪雅文字的學者從石碑上的銘文中識別出了幾十個文字,每個都集中出現(xiàn)在特定的地理區(qū)域,后來才發(fā)現(xiàn)原來這些文字跟朝代和王國的名稱有關。每一個瑪雅王國的國王都有代表自己名字的象形文字和宮殿,很多貴族也有自己的銘文和宮室?,斞派鐣膰跤腥缱罡呒浪?,能觀測天象,根據(jù)神歷祭祀天神,以期為人民帶來風調雨順、國泰民安。國王以天神的后裔自詡,因此宣稱自己能呼風喚雨。由此可見,君民之間有一種不言自明的條件交換:農民愿意把玉米和鹿肉獻給國王和他的臣子,為他們修筑宮殿,讓他們過著富貴奢華的生活,而國王則要保證農民豐年稔歲。然而,如果大旱來臨,赤地千里,民不聊生,國王失信于民,其王位也就岌岌可危。
從250年開始,瑪雅的人口數(shù)(從可考的房屋遺址來推算)、石碑和建筑數(shù)、石碑和陶器上銘刻的長紀年歷年代數(shù)目幾乎呈指數(shù)級增長,到8世紀達到巔峰。然后,這三個復雜社會的指標在9世紀開始一路下滑,意味著瑪雅古典時期從燦爛走向黯淡。
紀錄片《破解瑪雅密碼》劇照。
科潘城的繁榮與崩潰
要研究瑪雅古典時期的崩潰,我們可以位于洪都拉斯西部的科潘城遺址為例。
科潘只是座小城,但房屋稠密,街道縱橫。在科潘,最肥沃之地是河谷沖積土壤形成的5塊平坦土地,這幾塊土地總面積不過10平方英里,當中最大的一塊叫作“科潘地”,只有5平方英里。科潘四周都是陡峭的丘陵,將近半數(shù)的丘陵坡度皆在16%以上(約是最陡的美國公路坡度的兩倍)。和谷地土壤相比,丘陵的土壤較為貧瘠,酸性較高且所含的磷酸鹽較少。以今日的情況而言,谷地的玉米產量約是丘陵所產玉米的2~3倍。此外,丘陵上的土壤很快就會出現(xiàn)侵蝕的問題,不到10年,生產力就只剩原來的1/4。
以房屋數(shù)目來計算,科潘的人口增長從5世紀開始直線攀升,到750—900年,人口最多時約有27000??婆说臅鏆v史始于426年(根據(jù)瑪雅長紀年歷),后來的石碑銘文也曾追述蒂卡爾和特奧蒂瓦坎貴族的造訪。為國王歌功頌德的石碑在650—750年大量出現(xiàn)。700年之后,國王以外的皇親貴族大興土木,紛紛建立自己的宮室。到800年,這樣的宮室約有20座,其中的一座有50棟建筑,可容納250人。由于貴族人數(shù)眾多,加上國王及其隨從,農民的負擔必然很大。科潘最后的大型建筑約興建于800年,有一處尚未完工的祭壇,上有國王之名和長紀年歷年份,推算起來是822年。
紀錄片《破解瑪雅密碼》劇照。
針對科潘谷地不同居住環(huán)境的考古調查研究顯示,最先開墾的土地是谷地中最大的科潘地,然后是谷地中其他4塊地。當時人口已開始增長,但丘陵地仍無人居住。為養(yǎng)活不斷增多的人口,谷地必然施行集約農業(yè),或將休耕期變短并采用一年二熟制,或許還有灌溉系統(tǒng)之助。
到650年,丘陵上的斜坡也有人住了,但這些丘陵地的開發(fā)不過只有100年的光景??婆饲鹆耆丝谧疃鄷r約占全科潘人口的41%,然后這一占比逐漸減少,最后人口又集中在河谷土地。人口從丘陵回流到河谷的原因為何?科學家對谷底建筑的地基進行考古挖掘,發(fā)現(xiàn)這里的土壤在8世紀堆積了很多沉積物,顯示山坡已有土壤侵蝕的問題,或許土壤肥力已經流失。丘陵貧瘠的酸性土壤被沖刷到河谷,覆蓋了原來肥沃的土壤,河谷的作物產量因而降低。最后,古瑪雅人不得不放棄丘陵地。事實上,現(xiàn)代瑪雅人也遭遇同樣的問題,丘陵土壤的肥力很快就耗竭,無法耕作。
丘陵土壤侵蝕的原因很明顯:丘陵樹木被砍伐殆盡,下面的土壤就得不到保護。人們通過考證花粉樣本的年代,證明丘陵斜坡上方原本有一片松林,后來全被砍光了。這些砍伐下來的松樹大部分用作柴薪,剩下的則用于建筑或制成灰泥。前古典時期的瑪雅遺址的墻壁常涂上厚厚的灰泥,為了生產灰泥,必須大面積地砍伐山林。
科潘丘陵地在有人入住之后,人口直線上升,但后來人們放棄了這里的土地,這意味著原本依賴丘陵生產作物的人口,現(xiàn)在也不得不依賴那10平方英里的農地上生產的糧食。這必然導致僧多粥少,農民為了搶奪最好的農地,甚至只是為了搶到土地,沖突四起,正如現(xiàn)代的盧旺達??茖W家通過研究從科潘遺址出土的數(shù)百具骸骨,發(fā)現(xiàn)當時的人們存在疾病和營養(yǎng)不良的問題,如骨質疏松等。這些骨骼研究顯示,650—850年,科潘居民的健康情況日益惡化,不只是平民,貴族也如此,當然平民的健康狀況更糟。
由于科潘王在大旱之時未能喚來及時雨,農田干裂,面臨絕收,大禍也就降臨到他的頭上。這或許可解釋何以822年不再有科潘王的記錄,其宮殿更在850年左右被焚毀。
從遺址出土的黑曜石碎片年代來判斷,科潘總人口數(shù)逐漸減少的情況很明顯。950年,科潘估計仍有15000人,約是巔峰時期27000人的54%。此后,人口繼續(xù)凋零,到1250年,科潘谷地已無人跡。后來再出現(xiàn)的森林樹木花粉顯示谷地已空無一人,森林終于得到再生的機會。
紀錄片《破解瑪雅密碼》劇照。
瑪雅崩潰的撲朔迷離
從瑪雅簡史以及科潘一地的變遷,可見瑪雅文明隕落的端倪。但這故事格外錯綜復雜,原因至少有5個。
第一,瑪雅除了古典時期遭遇大崩潰,先前也出現(xiàn)過兩次較小的崩潰事件:其一為150年左右埃爾·米拉多爾等城市的衰亡(即所謂前古典時期的崩潰),另一則是6世紀末至7世紀初出現(xiàn)的瑪雅文明中斷期。在考古學家研究得相當透徹的古城蒂卡爾,有一段時間沒豎立任何一座石碑。古典時期的瑪雅社會經歷崩潰后,仍有一些社會幸存,人口甚至還有些許增加,重新建造繁榮的城市。然而,有些城市最后依然未能擺脫崩潰的命運,比如奇琴伊察在1250年左右被廢棄,瑪雅潘也在約1450年人去樓空,這就是所謂的后古典時期的崩潰。
第二,古典時期瑪雅社會的崩潰顯然不完全,仍有成千上萬的瑪雅人存活下來,后來與西班牙人交戰(zhàn)。這樣的人口數(shù)量雖遠遜于古典時期,但已比本書討論的其他古代社會人口要多。存活下來的瑪雅人集中在水源穩(wěn)定之地,特別是多天然井的北方、有人工井的海岸低地、靠近南方湖泊之地以及有河流和潟湖的低地。此時,南部地區(qū),即古典瑪雅文明的中心地帶已完全沉寂。
紀錄片《破解瑪雅密碼》劇照。
第三,從某一些例子來看,人口(根據(jù)房屋數(shù)目和黑曜石工具數(shù)目來估算)減少的速度比較緩慢,不像以長紀年歷計算的數(shù)目那樣劇減,如前面討論過的科潘??梢?,古典時期快速崩潰的不只是王權,還有長紀年歷。第四,很多城市的衰落其實是權力興替的結果,也就是城市從興起、衰頹、被其他城市征服,到再崛起、卷土重來征服鄰近的城市。在權力興替的過程中,總人口并沒有多大的變化。例如,562年,蒂卡爾被對手卡拉科爾和卡拉克穆爾兩個城邦夾擊,國王被俘后慘遭殺害。然而,蒂卡爾后來日益強大,最后在695年征服對手。又經過200多年,蒂卡爾與其他瑪雅城邦才在古典時期一起走向衰亡(蒂卡爾石碑最后的年代是869年)。同樣,科潘在6—7世紀興盛,到738年,國王瓦沙克拉胡恩·烏巴·卡威爾(今天的瑪雅愛好者更熟悉的譯名是“十八兔”)被敵對城邦基里瓜俘虜,并被斬首示眾。十八兔死后,科潘在繼任國王的治理下力求圖強,繼續(xù)輝煌了50年。
第五,瑪雅地區(qū)各城市的興衰軌跡各有不同。例如,尤卡坦半島西北部的普克地區(qū)在700年時幾乎空無一人,但從750年開始(也就是南部城市衰敗之后),人口就呈現(xiàn)爆炸式增長,人口數(shù)在900—925年達到高峰,又在950—1000年劇減?,斞胖胁看蟪前枴っ桌酄柕慕鹱炙胺Q世界之最,這個城市在公元前200年開始有人居住,到150年之后即遭廢棄,而科潘的興起則是很久以后的事。尤卡坦半島北部的奇琴伊察則在850年后開始崛起,至1000年左右成為北方的中樞,卻在1250年左右毀于內戰(zhàn)。
基于以上5個原因,瑪雅文明的崩潰很復雜,不可同日而論,有些考古學家甚至不承認所謂的古典時期的大崩潰。但如果所謂的古典時期的大崩潰不存在,以下明顯的事實要如何解釋:800年后,瑪雅人口消失了90%~99%,特別是以往人口稠密的南部低地幾乎沒有人跡,國王、長紀年歷,以及其他復雜的政治和文化體系均消失不見了。這也就是我們討論瑪雅古典時期崩潰的原因:這時期的瑪雅遭遇的不只是人口消失,還有文化的失落。這個輝煌的文明驟然而逝,要如何解釋?
瑪雅給后世的啟示
研究瑪雅的考古學家對瑪雅崩壞的原因各持己見,尚未有共識。原因在于:首先,瑪雅地區(qū)很復雜,各地崩潰的原因不一,不可一概而論;其次,只有幾個遺址的考古研究做得比較詳盡,還有很多遺址尚待研究;最后,瑪雅心臟地帶仍有一個讓人大惑不解的謎—為何當崩潰已成千古往事,森林又恢復蓊蓊郁郁的面貌時,此地還是沒有人煙?盡管如此,我們還是可試著為瑪雅古典時期的崩潰找出5條線索。
第一是人口過剩、資源短缺的問題。這樣的困境正如托馬斯·馬爾薩斯在1798年提出的人口論觀點。今日的盧旺達和海地等地也在上演著人口過剩的危機。正如考古學家戴維·韋伯斯特所說:“農民太多,種的地太多,把不該種的地方也都種了。”
第二,森林砍伐和坡地土壤的侵蝕致使可用的農地變少,而居民需要的農地卻日增。這更加劇了人口和資源失調的問題。此外,人類濫墾濫伐引發(fā)的干旱、土壤肥力耗竭以及人類與大自然爭地、阻止蕨類生長,讓問題更加嚴重。
瑪雅文明修建的金字塔。
第三,爭斗愈演愈烈。越來越多的人搶奪越來越少的資源。瑪雅各城邦本就窮兵黷武,在崩潰之前的烽火更是熾烈。試想,500多萬人擠在一個比科羅拉多州(104000平方英里)還小的土地上,可用的農地又是那么少,會出現(xiàn)何種慘況?此外,由于戰(zhàn)爭,有些土地即使宜于耕作,但因位于兩個城邦交界處而成了兵家必爭之地,農民何以能安心栽種?第四,氣候變化導致這個地區(qū)出現(xiàn)更大的危機。古典時期出現(xiàn)的干旱雖然并非瑪雅遭遇的第一次干旱,卻是最嚴重的一次。先前干旱出現(xiàn)的時候,瑪雅很多地方還無人居住,因此遭逢大旱的居民可以前往他地另起爐灶。但是在瑪雅古典時期,宜于人居之地皆人滿為患,沒有地方可另起爐灶。僅有的幾個水源有保障之地,也容納不了所有的人口。
第五,有些問題明明擺在眼前,瑪雅各城邦的國王和貴族卻視若無睹,只顧著向農民橫征暴斂,累積自己的財富、發(fā)動戰(zhàn)爭、豎立石碑、互相較量。其實,不只是瑪雅的國王和貴族這般短視近利,人類史上這樣的領導人比比皆是。
回顧其他古代人類社會,并將其與瑪雅社會進行對比,其中有些相似之處,讓人震懾。正如復活節(jié)島、曼加雷瓦島和阿納薩齊印第安部落,瑪雅社會的環(huán)境和人口問題漸漸演變成戰(zhàn)爭和內部沖突。和復活節(jié)島、查科峽谷一樣,瑪雅社會也是盛極而衰,人口數(shù)沖上巔峰之后,便遭遇政治和社會的全面崩潰。正如復活節(jié)島上的農民從海岸低地逐步往高地發(fā)展,阿納薩齊印第安人將作物從明布雷斯的洪泛平原拓展到山丘上,科潘的居民在人口壓力下,也將農業(yè)從谷地發(fā)展到比較脆弱的丘陵地,這導致的結果是,在丘陵地區(qū)的農業(yè)崩潰之后,他們面臨的人口壓力更大。正如復活節(jié)島上的酋長競相豎立石像,一座比一座高,石像頭上最后還加上普卡奧,以笑傲群倫,阿納薩齊的酋長戴著用2000顆綠松石串起來的項鏈,瑪雅國王也拼命興建最宏偉的神廟,灰泥越涂越厚—這反過來讓人想到今日美國大企業(yè)老板的窮奢極侈,亦不遑多讓。想想復活節(jié)島酋長和瑪雅國王面臨大旱那樣的重大危機時,只能坐以待斃,當面臨嚴重的生態(tài)浩劫時,我們又有什么高明的應對之策?
作者|[美]賈雷德·戴蒙德
摘編|李永博
導語校對|盧茜
以上就是【有圖有真相!干貨分享(賈德·戴蒙)弗雷德蒙德-賈雷德·戴蒙德:瑪雅文明是如何全盤崩潰的?】的全部內容。
評論